高一语文课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原文如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此外,这段原文选自《论语·先进》,标题为后人所加。《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在这篇文章中,孔子和他的四位弟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一起讨论各自的理想和抱负。每位弟子都表达了自己对于治国理政的看法和愿望,反映出他们不同的个性和志向。其中子路表现出轻率急躁的性格,冉有展现了谦虚的态度,公西华则显得谨慎而愿意学习,整段对话生动地再现了孔子与学生们畅谈理想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