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丝珐琅,又称“铜胎掐丝珐琅”,俗名“珐蓝”,又称“嵌珐琅”,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 。因其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又名“景泰蓝”。
掐丝珐琅起源于波斯(今伊朗),成熟于公元 15 世纪中叶的明代。掐丝珐琅有着五彩斑斓、华丽夺目的魅力,由于其在明代景泰年间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又一般多外饰蓝色釉料,故习称“景泰蓝”。它的制作过程繁琐,需要经过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十余道工序。每道工序都需要精细的手艺和严格的控制,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美观度。
掐丝珐琅的制作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制胎:将铜片剪成所需形状,用锤子和凿子将其敲打成形,然后焊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空心的胎体。
2.掐丝:将柔软的扁铜丝按照设计好的图案,用镊子和剪刀将其掐成各种形状,然后焊接在胎体上。
3.点蓝:将珐琅釉料填充在掐丝的花纹内,用画笔或吸管将釉料均匀地涂在花纹内。
4.烧蓝:将点蓝后的胎体放入高温炉中烧制,使珐琅釉料熔化并附着在胎体上。
5.磨光:将烧蓝后的胎体用砂纸和磨刀石进行磨光,使其表面光滑。
6.镀金:将磨光后的胎体用金粉或金水进行镀金,使其表面更加华丽。
掐丝珐琅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需要精细的手艺和严格的控制。因此,掐丝珐琅的制作周期比较长,一件掐丝珐琅作品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掐丝珐琅的图案和色彩非常丰富,有山水、花鸟、人物、动物等各种题材,色彩鲜艳、华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掐丝珐琅的用途也非常广泛,除了作为装饰品外,还可以制作餐具、茶具、香炉等实用品。
总之,掐丝珐琅是一种非常精美的工艺品,它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需要精细的手艺和严格的控制。掐丝珐琅的图案和色彩非常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国传统工艺的杰出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