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 列表
玉米大豆混种的正确方法
时间:2025-04-16 06:37:23
答案

1 选地和整地

选择良好的耕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优化大豆和玉米的生长环境,一般要以肥力适中、蓄水保墒能力好、土质疏松的地块为主。选地后种植人员还需完成精细化整地作业,待收获上一茬农作物后,借助机械开展深翻整地作业,通常整地深度在25cm左右,确保土壤上松下实、细碎均匀,为大豆和玉米营造优质的生长环境。

2 种植模式

大豆与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以2行玉米带与4行大豆带复合种植模式为主。该模式关键技术参数如下。玉米株距11~12cm,一般每667m2用种2kg,有效株数力争667m2籽粒玉米超过4000株、鲜食玉米3000株以上;粒用大豆和鲜食春大豆株距9~10cm,一般每667m2用种4.5kg左右,有效株数力争667m2超过10000株;鲜食夏大豆株距12~14cm,一般每667m2用种4kg左右,力争667m2有效株数达到7000株。农户可根据土壤肥力适当缩小玉米、大豆株距,达到净作密度要求,实现玉米基本不减产、增收一季豆要求。

3 选种与种子处理

做好品种选择工作,是保障大豆和玉米产量的首要前提条件,并且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玉米和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水平。通常农户可选择紧凑型玉米品种,确保所选玉米品种具备熟期适中、抗病性强、适宜密植和宜机收、高产多抗等特点,目前较为常见的有农大372、豫单9953等玉米品种。选择大豆种植品种时,要以抗病能力强的耐阴、耐密、抗倒伏品种为主,如中黄39、徐豆18或瑞豆1号。此后,农户要对所选种子进行处理,以减少带病带菌数量降低玉米和大豆病虫害发生率。首先,挑选颗粒饱满、无病害虫害的种子放置于阳光下晾晒3h左右,缩短种子休眠期,促使种子快速发芽。其次,为预防部分地下害虫危害要对玉米种子进行二次包衣;大豆种子应进行拌种或包衣,待种子阴干后播种。

4 适期播种

在大豆和玉米播种过程中,农户要做好土地含水量测定工作。倘若种植地含水量不高于 60%,就要在第一时间开展灌溉工作,当地种植条件允许的话,可采用浸灌等方式。受气候环境的影响,各地种植时间存在差异,如江苏省灌云县种植时间一般在6月中下旬。此外,针对一部分墒情较好的地块,可抢墒播种,确保玉米与大豆生长环境适宜。

5 田间管理

①查苗补苗。大豆和玉米出苗后要做好田间检查工作,一旦发现缺苗,就要及时补栽或补种,尽可能保障大豆和玉米全苗。此外,种植人员还需注意补种的种子品种要与原品种相同,并在补种前将种子放入清水中浸泡5h;如土壤过于干旱,还要适当灌溉,确保大豆和玉米顺利出苗。大豆和玉米进入苗期后,就要对高密度区域间苗,以免因相互争抢水肥而影响大豆和玉米的生长质量。

化学除草。选择晴天完成除草作业,由于人工除草费时、费力,因而可选择化学除草方式抑制杂草的危害,实行大豆、玉米定向分带除草,玉米种植带除草用75%噻吩磺隆,大豆种植带除草用25%氟磺胺草醚水剂或10%精喹禾灵乳油+25%氟磺胺草醚。苗后除草要防飘移,不宜使用植保无人机喷药。

③水肥管理。虽然采用大豆与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能够实现两种农作物的优势互补,优化大豆与玉米的生长环境,但是为保证作物生长质量,种植人员还须做好水肥管理。播种地的选择应以养分充足的地块为主,倘若当地土壤墒情较差,种植人员可利用化学肥料提高土壤肥力,为大豆和玉米营造适宜的生长环境。种植过程中,种植人员需要根据大豆和玉米的需肥特性,科学施加肥料,做到平衡施肥。另外,种植人员要合理控制氮肥的施用,并保证施肥位置适当靠近玉米株,大豆基肥可不施加氮肥。还要确保大豆和玉米田湿度处于适宜范围,一旦田间积水过多,就要及时排水。倘若种植地较为干旱,就要做好灌溉工作。待大豆开花后,可每667m2追施尿素6kg;进入花荚期,至少喷施 1 次叶面肥料,确保大豆健壮生长。玉米处于大喇叭口时期,种植人员要根据玉米生长情况每667m2施入尿素18kg左右。在大豆和玉米灌水施肥环节,建议采用滴灌和微喷带式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满足大豆和玉米水分需求的同时,不断提高肥料利用率。

④控旺。为避免大豆和玉米出现徒长现象,种植人员可选用相应的药物控旺。例如,在玉米8~10叶期喷施矮壮素,增加茎直径,缩短节间,降低株高和穗位高度,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抗倒能力并减弱遮阴效果。而大豆用药则要选在初花期,兑水喷施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每667m2用量约25g。

⑤病虫害防治。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很容易受到茎腐病、穗腐病、蚜虫、螟虫等病虫害的危害,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的提升,极不利于玉米种植业可持续发展。基于此,种植人员要密切观察种植区玉米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同时了解不同类型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加大玉米高发病虫害的防治力度。针对玉米茎腐病和穗腐病,可选择醚菌酯等药物防治;针对玉米螟,可在大喇叭口期在玉米心叶部位撒施3%辛硫磷颗粒剂防治,减轻玉米螟对玉米生长的影响。而在大豆生长过程中,主要会发生根腐病、黑潜蝇、蚜虫等病虫害。针对黑潜蝇,每667m2地喷洒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进行防治。预防大豆根腐病,可每667m2用50%甲基托布津溶液100g左右,兑水50kg,对准大豆茎叶部位喷施。针对大豆蚜虫,则可每667m2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g左右,兑水60kg喷雾防治。

6 收获

①大豆和玉米分别收获。大豆和玉米进入收获期后,农户可先选用两行自走式玉米联合收割机收获玉米,再借助大豆收割机收获大豆。针对大规模种植地块,农户可利用玉米跨行收获机一次性完成两行玉米的收割作业。倘若先收大豆,就要采用机身宽度与大豆种植带宽度相适应的大豆联合收割机,完成大豆的收获作业后再收获玉米。

②大豆和玉米同时收获。倘若用作青贮饲料,就可借助青贮饲料收获机一次性完成大豆和玉米的收获工作。

推荐
Copyright © 2025 每话知识网 |  琼ICP备2022020623号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