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 列表
方地怎么耕
时间:2025-04-13 21:46:46
答案

(1)翻耕:翻耕是目前世界农田耕作应用最广的一种方法,是最基本的土壤耕作方式。翻耕用的农具,主要是铧式犁,也有用圆盘犁的,多在植物栽植前或前茬植物收获后,下茬植物播种前进行。这种耕作方法,主要通过犁壁作用于土壤,将土壤翻转、松碎。由于犁壁不同,耕翻的效果也不一样,一般生荒地或种绿肥的地块,多选用螺旋型犁壁,它可以使犁耕层上下完全颠倒,覆盖较严密,对消灭地表层杂草和残茬残株作用较强,但碎土作用较差。一般农田土壤多用普通犁壁,具有翻土和碎土的两种作用,也可以用复式犁翻耕,效果也较好,地面较平整,覆盖也较严密。

按着季节,我国北方地区翻耕又分为秋翻耕、春翻耕和伏翻耕等。秋翻耕是我国北方最基本的耕作方式,多在收获后或采收后,土壤结冻前进行,耕翻深度都在20cm以上,有较长的熟化时间,经过冬春季节的土壤冻融作用,使耕层下沉,松紧度适宜,利于保墒,增加肥效。春翻耕多在低洼地、水田地、秋收过晚未能秋耕的地块上进行,在一些风蚀严重的风沙地,也多采用春翻耕。春耕土壤熟化时间短,春季风大易失墒,所以宜早不宜晚,春耕比秋耕也要浅一些,耕后应立即耙压,以利保墒,也使地面平整,土壤松紧度适宜。秋耕地早春也要进行耙压。伏耕多在夏收植物收获后或休闲地上进行,伏耕后土壤疏松,有利于夏秋雨水的蓄存,减少地面径流。因此时气温较高,可促进耕层熟化,并可消灭杂草,改变病虫的生态环境而使其死亡。盐碱地适时伏耕还有利于雨水洗碱,抑制盐分上升的作用。

按着耕层深浅又可分为深翻耕和浅翻耕,深耕是我国耕作制度中一项极为受重视的翻耕方式,俗语中有“深耕细耙、旱涉不怕”,就是深耕经验的总结。采用深耕还是浅耕,要根据耕翻目的、土壤特性、引种栽培的野生植物种类、农机具条件和经济效益等来确定,般为了打破犁底层,深耕熟化土壤,粘质土、盐碱土宜深耕;沙质土、浅根性植物、春耕、生长季节的耕作宜浅耕。

(2)松耕:松耕是利用松土铲和旧农具中的拾子将耕作的土壤弄疏松的一种耕作方法。它的优点是不破坏土层,又可分层疏松土壤,可利用松土铲的安装,调节松土深浅,也可一次加深到适宜的深度,对打破犁底层和疏松深层土壤具有良好效果。由于松耕不乱土层,可以分散在不同的适当时期进行。松耕还具有防旱防涝、减轻盐碱危害的作用。所以对不需要翻耕的地块,干旱地、盐碱地、白浆土地等均可采用此种耕作方法。实践证明:松耕在一定范围内,比翻耕有较好的效果。因松耕不能翻转耕堡,对翻埋有机肥、残茬残株和杂草等不如翻耕效果好。

(3)旋耕:旋耕是利用旋耕机进行耕作的一种方法。主要靠犁刀片把土块切碎,并把肥料、残茬和杂草等翻转于土中,同时还有粉碎和搅拌作用。所以耕后地面平整松软,适于播种和栽植。一般我国南方水田和北方水浇地多采用此种方法耕作,效果较好。旋耕法一般耕层较浅,多在10-15cm之间,不适于深耕。

(4)耙地:耙地是用圆盘耙、钉齿耙等农具把耕层表面整平弄碎,具有耙碎垡块、疏松耕层、破碎板结层、消灭杂草、混拌肥料、搅碎根茬、通气保墒等作用。耙地深度一般为5cm左右,如采用重型圆盘耙,可使耙层深达10cm左右,可以代替浅耕。耙地也是翻耕地辅助措施,可使翻耕后不平的地面、大垡块、过松的表土层等耙细、弄碎、整平和耙实,为播种出苗创造良好的条件。

(5)耕地:又称糖地,用耐磨树枝或其他耐磨材料进行适当编织而成的一种工具。此项作业多在耙地时索引于耙后,进行连续作业,具有使耕层表面耕平,檐碎表土,促使表土紧实等作用。有时旋耕后不用耙地,直接进行耕地,效果也较好。

(6)镇压:镇压是利用碗子和各种类型的镇压器镇压耕层,使表土层紧实,压碎地表板结层和破碎垡片的效果。一般在播种前或播后进行,但盐碱地不宜使用,以防毛细管水上升,引起返碱现象。另外,水分过多的粘重土壤也不宜镇压。

(7)起垄:起垄是我国固有的一种耕作方法,多适于寒冷地区。具有提高地温、防旱防涝,雨季便于排水、畜耕和机耕均较方便等特点。垄距因植物种类和地区而异,一般多为60-70cm,垄高一般多为14-18cm,垄型多为方头型。起垄耕作是人为的创造小地势,一般比平作增加33%的表面积,如垄向适宜,一天早、中、晚垄体都有与阳光垂直的垄面,据测验可提高土壤温度2-3C,有利于植物的前期生长。

起垄还为块根块茎类植物地下部分的生长创造深厚的土层条件,有利于这些植物地下部分的生长和发育;在某些降雨多或低洼潮湿地区,除可以提高地温外,还有利于排水防涝。起垄栽培的野生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为了固定植株,特别是一些植株高大的植物和多风的地区,还必须用旧式畜力犁,或向两边分土的粉子进行多次培土,培土的次数多少,要根据野生植物种类而定。

除上述一些土壤耕作方法外,在气候温暖,地势平坦,有灌水条件的地区,还要根据引种栽培野生植物种类、土壤性质、当地降水情况等条件筑成一定大小、不同类型的畦。哇的规格和畦向,因地形而异,畦长一般为10-30m为宜,宽以1.2--2.0m为宜,既方便作业,又减少作业道,提高土地利用率。

推荐
Copyright © 2025 每话知识网 |  琼ICP备2022020623号 |  网站地图